(资料图片)
作者 连平 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院院长
连平
与2022年9月银行集中调降存款利率相比,此次国有大行人民币存款利率下调幅度相对较小,其中活期存款利率调降5bp左右,降至0.2%左右;定期存款利率调降10bp至15bp左右。相同的一点是期限越长的存款利率调降幅度越大,因其3年及3年以上存款的利率相对较高,有更大的调节空间,也能够起到降低存款定期化的实际效果。
当前国外经济形势复杂影响外需扩张,虽然中国国内经济企稳回升但需求仍显不足,市场预期不稳,风险偏好下降。在此情况下,中国银行业下调存款利率,受多方面因素推动:一是当前存款利率市场化水平不高,央行进行窗口指导,以保障存款利率合理有序调整。2021年6月央行将存款基准利率浮动倍数改为加点确定,根据不同银行设定不同的存款利率自律上限,避免了银行间吸储的恶性竞争,存款市场利率得以逐步下行。
二是贷款利率有下行需求且持续压缩银行净息差,降低存款利率成为银行缓解这一压力的选择。2023年一季度商业银行净息差为1.74%,较2022年末下降17bp,其中大型国有银行与农商行下降幅度较大,分别下降20bp和25bp;部分中小银行净息差下降幅度超过50bp。为持续让利实体企业,贷款市场利率已降至历史低水平,而降低存款利率可以有效缓解银行净息差持续收窄的压力,这关系着央行货币政策的实际效果,较为健康的银行体系可以为实体经济的恢复发展提供持续性、稳固、健康的金融支持环境。
三是当前经济增长面临新的挑战,而存款却大幅增长,资金流通速度下降,下调存款利率会有利于降低金融机构资金成本,同时也可以起到刺激需求的作用,符合货币政策需求导向。占全部银行存款余额47%的居民储蓄存款,在2023年1-4月保持着平均17.8%的较高增速,最高升至18.3%,带动金融机构存款余额增速保持在12.4%左右较高水平,远高于疫情前五年的10.6%。而占比28%的企业存款在1-4月保持了9.3%增速,高于疫情前五年平均增速0.1个百分点,虽然增速上升不快,但企业存款规模较2014年末已上升了近2倍。在前后规模差异很大的情况下保持相同的增长速度也是增长过快的表现,且企业存款定期化问题同样存在。资金过度集中于银行体系不利于消费恢复与投资扩张,此时下调存款利率会有刺激内需的效果。
中小银行有较大概率会跟进降低存款利率。国有银行的存款利率下调给其他中小银行调降存款利率留出了一定空间,虽然中小银行存贷款利率均高于国有银行,但面临着更明显的净息差持续收窄问题,从这一点上看,中小银行应该有降低存款利率的积极性。但中小银行资金成本高、融资渠道窄,大幅调降存款利率会导致负债业务出现困难,流动性趋紧,合理梯次降低存款利率有利于中小银行保持一定吸储竞争力。
多年来,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始终维持在1.5%水平上,其他期限基准利率的变动幅度同样较小,今后存款利率的调降空间相对有限。一方面是存款利率处在较低水平,且其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效果不及贷款利率,央行调控经济增长更希望使用其他货币政策工具,而银行降低存款利率的主要目的是降低资金成本,但此举会降低其吸储的竞争力,主观上大幅降息的动力并不强。另一方面是存款利率市场化在逐步推进,存款基准利率的重要性有所下降,存款利率自律上限的设定虽然给了银行更大的定价空间,但也市场化地平滑了各家银行的存款利率水平,保持存款利率的基本稳定成为行业共识。
存款利率下调能够降低银行的资金成本压力,但这种压力仍然存在,且此次下调幅度较小,缓解该种压力的能力较弱,对下调LPR的促进作用较为有限。如果6月央行下调政策利率或进行小幅降准,报价行主动下调LPR的概率较高;除此之外,当前处于较低水平的LPR下调的动力并不强。此次存款利率下调可能会小幅推动贷款市场利率下行,但在净息差收窄限制与境外高利率约束下,贷款市场利率的下行可能没有太大的空间。